天津青年会对西北旱灾赈济研究——以1930年《大公报》为中心
徐建平;刘鹏飞;1930年西北地区旱灾日益严重,陕甘灾民食不果腹,四处逃荒,无以为继。天津青年会面对如此惨烈的灾荒,积极投身社会慈善救济事业,成立西北筹赈会专职劝募,西北筹赈会会员采取公开讲演,组织义卖、义务戏等措施积极募捐,在救济灾民、稳定灾区秩序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天津青年会还与《大公报》合作报道灾区情况,全面展示了该团体对西北地区的救济活动。天津青年会在赈济事件中承担的部分社会服务和调节等公共职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职能的缺失;同时其救济实践又将慈善精神远传,吸引更多人投身救济事业,推动了天津及西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
1910—1930年代国人在北戴河海滨的避暑休旅活动
包巍;韩旭;1910—1930年代北戴河海滨的避暑休旅活动繁荣。国人的北戴河之旅是一次摩登之行,通过火车、飞机等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出行和以游泳与海浴为主的休旅活动是国人接受近代化的体现。洋化与时髦是国人北戴河之旅的直观体验。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游客群体是北戴河旅游的直接体验者,普通民众则通过报纸媒介和旅游指南对北戴河旅游进行间接体验。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的出现体现了国人自发与洋人“斤斤争主权”的民族意识,成为维护民族尊严的象征。
再论教育的本质:教育技术学之维
谭伟;陈雨溦;人的生成不仅是意识的生长,还包括人的实践及情感的生长。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在意识、实践、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生长。教育要促进人在实践方面的生长,需要培养人在三种基本活动即劳动、制作、行动中的生长,培养人通过实践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检验真理,促进人在实践的三个阶段的能力提升。教育要促进人的情感的生长,需要培养人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需要教会人去恰当地发挥情感的作用。意识、实践、情感相统一的教育理论模型,为思考教育技术提供了启发。教育技术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为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采用的一切理念、思想、方法、过程、工具、技术、设备的总和。此种对教育技术的广义定义能给出教育技术的现实合理性。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三个方向:走向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科、走向一种工程技术学科、走向技术应用学科。教育技术学的理想发展状态是这三个方向的齐头并进协同融合创新发展。
教育人工智能场域下师生关系的嬗变与重塑
刘景超;王俊凯;马文婷;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对师生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面对人工智能,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本质意义,审思人工智能为教育生态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过程中,要理性看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师生关系变化,推进教育理念变革,以师生共同体建设思路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字化教研助力开放大学教师职业发展
李凤良;现代化教学要求学校加强对数字化教研的重视,数字化教研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教研要求教师提升知识、技能、教学方式和观念,以成为“四有”好教师,响应社会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效的数字化教研平台、优化的管理模式及数字化资源能够发挥强大的优势,对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在线教育学习质量研究
杨子祥;丁刚;网络在线学习因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在线学习存在挂机、代学、临场感弱、交互性不足等问题,导致网络在线学习的质量无法得到控制和保障,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智能技术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仅丰富了平台信息化水平,而且还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探索通过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中引入人脸识别、表情识别、场景模拟、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在网络在线学习过程中专注度和积极性的策略,进而提升网络在线学习的质量。

期刊信息
主要栏目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23